第37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

在推特上發推
在臉書分享
透過LINE分享

頁面ID1005920 更新日令和6年12月16日

列印以大字列印

(廣報稻城平成26年11月15日號刊登)

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開發藍色發光二極體(LED)的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、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以及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。
赤崎氏和天野氏在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室中有師徒關係,首次成功開發了藍色LED,之後中村氏確立了量產技術。據說在多人的共同研究情況下,或者雖然不是共同研究但多人的成就成為獲獎理由的情況下,可以一次最多頒發給三人,因此這次大家同時獲獎。
諾貝爾獎是根據炸藥發明者阿爾弗雷德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表彰制度,共有六個部門。
包括此次在內,日本的獲獎紀錄為:物理學獎10人、科學獎7人、生理學・醫學獎2人、文學獎2人、和平獎1人,共計22人,經濟學獎尚未獲獎。
諾貝爾的遺囑是「設立一個可變現的財產基金,並將每年的利息作為獎勵頒發給前一年對人類貢獻最大的個人。」
基於這樣的宗旨,向所有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的諾貝爾獎得主表示敬意,而此次的獲獎是日本研究者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所取得的成就,特別感到自豪。
關於科學技術的發展,日美兩國為了科學本身的發展制定了研究政策,但其他國家似乎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為了經濟發展。無論真偽如何,自一九九五年日本制定科學技術基本法以來,已經在基礎研究上投資了巨額資金,並且其成果似乎已經顯現。
雖然日本的諾貝爾獎獲獎總數無法與歐美相比,但自2000年以來在自然科學三個領域中,日本的獲獎不斷,顯示出一定的存在感。日本的研究經費也很充足,與世界的資訊網絡也很強,因此也有意見認為未來更值得期待。

然而,對研究領域的投資並不是為了增加諾貝爾獎的獲得數量。只有充實年輕人的教育環境和研究環境,才能促進支撐「製造業日本」的人才再生產。我認為,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,未來的繁榮依賴於對人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。
當今的教育現場面臨著年輕人對理科的疏離、留學生減少等問題,但許多孩子們以純粹的心情投入學問,這些成果將促進國家的繁榮,最終使得諾貝爾獎得主的數量增加,我們必須為此奠定基礎。
在此次獲獎的消息中,我再次認識到與教育委員會加深合作的重要性,並致力於培養未來稻城的孩子們的教育。

為了讓網站變得更好,請告訴我們您對頁面的意見。

這個頁面的內容容易理解嗎?
這個頁面容易找到嗎?


無法回答此欄位中輸入的意見等。此外,請勿輸入個人資訊等。

關於此頁面的聯絡我們

稻城市企劃部秘書廣報課
〒206-8601 東京都稻城市東長沼2111號
電話號碼:042-378-2111 傳真號碼:042-377-4781
稻城市 企劃部 秘書及公關課的聯絡方式